校园新闻

探索三角教学原理 提升数学实践能力

发布日期:2024-05-14   来源:吴松涛   

三角形被冠以“万能”之称,是几何载体的基本单元,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将三角形一起开展一场深入探索之旅

 

 

“三角形的稳定性”是沪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据的篇幅不多,因此常常被忽视,但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却十分广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七年级数学备课组经过研讨决定开展一次以《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为主题的特色活动,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索其背后的数学原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为以后三角形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深层理解埋下一颗种子。

 

一.实验操作,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二.技术赋能,几何画板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其原理

 

 

 

 

 

 

 

 

 

三.知识运用,寻找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 日常生活篇

 

 

 

 

2. 建筑篇

 

 

 

 

3. 有趣的小实践

 

 

 

 

 

四.健康生活,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抗击自然灾害中的运用

1. 为了预防台风,沿海地区的居民会在窗户上面贴了米字胶带,有效防止玻璃飞溅伤人在门窗上,会用木条对门窗进行加固

 

 

2.生命三角区救生法

 

 

 

 

 

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而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通过抽象,人们把现实世界中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抽象到数学内部,形成数学的研究对象。

通过本次活动,七年级数学老师们惊喜地看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逐步深入的过程。有的学生到网络上、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三角形稳定性的运用,有的学生花了好几天的时间,苦苦钻研如何用几何画板来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有的学生想结合学校健康大思政的主题,寻找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抗击自然灾害中的应用,当看到网络上对“生命三角区”有非议的声音时,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果断提出“主动构建生命三角区”的观点。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眼光和数学思维,还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挑战的勇气,交小苗们在数学能力和理性思维方面都获得了成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