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耕中医文化沃土 播科学探索火种 ——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思源香庭”中草药实践基地开幕

发布日期:2025-03-20   来源:吴松涛   


2025319日正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校园阳光明媚,西南区花园里药香氤氲。随着红绸揭幕“思源香庭”中草药实践基地正式建成,标志着学校中医药文化研学项目步入全新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教育合作办公室主任施瑾欢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博士、学校科学副校长许杰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晶滢以及学校领导、师生代表齐聚,通过传统书画、科学观察、实践种植等多元形式,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文化溯源:本草启智育新苗

在这片生机盎然的中草药园中,交小苗志愿者们即将踏上解密中医药文化的探秘之旅。沃土浸润着求知的热望,紫苏薄荷在暖阳下舒展叶脉,静待少年们叩启自然密码。启幕仪式上,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张晶滢主任为师生描绘出种百草以观物性,研古籍以溯文脉,制香囊以传薪火的三维育人图景,将千年医药智慧播撒进当代教育土壤。



少年创想:笔墨丹青绘本草

六(7)班的王语桐,选取紫苏、薄荷等五种中草药作为研究对象。她翻阅古籍,找到“紫苏品之中,功具神农述”“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 等诗句,用书法创作展现本草的诗意,还在考证过程中了解到中草药的功效。王语桐感慨道:“这些诗句不只是文学瑰宝,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药用密码。”​



六(7)班的石煜辰与七(1)班的梅淋杰,则将科学观察与艺术表现相结合。他们通过对比绘画,直观呈现藿香与薄荷的形态差异:“藿香叶片好似翡翠,薄荷叶脉如同羽纹。二者虽都属于唇形科,但藿香花序顶生,像一座小塔;薄荷花序腋生,如繁星点点。”两位小研究者看着画作,不禁感叹古人“观物取象”的智慧。



笔墨融情:本草贴画绘杏林赠

随后,学校学生活动部负责人吉丽老师,向中医文献馆赠送了《杏林春暖》主题中药材贴画作品。这幅作品精选了赤小豆、麦仁、三七花、辛夷、紫苏籽等八味药材。文献馆的张晶滢主任现场讲解,着重解析了辛夷通窍、紫苏籽理气等药材功效,还指出作品运用“以形写意”的艺术手法,让在场师生真切感受到本草世界的独特魅力。这幅饱含创意与匠心的作品,不仅见证了馆校合作,更点燃了交小苗们探索中医药文化魅力的热情。




实践启航:项目化学习赋能成长

项目负责人赵诣老师介绍,“交小苗说健康——药食同源”项目依托交大生命学院及中医文献馆的专业指导,构建“探、研、创、传”四维成长模式。学生们在校园本草基地进行沉浸式学习,内容涵盖种植养护、药膳研发、微观观察、艺术创作以及古法制药体验。此外,还开展中医拾趣2.0课程,结合“本草溯源”志愿者行动,进行艾草香囊制作、植物笔记记录以及社区健康传播,形成“学--”的育人闭环。该项目创新融合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究视角,推动文化体验与科创转化,助力青少年在传承中续写中医药文化的新篇章。




思源载誉:征名佳作获表彰

活动中,施主任和彭书记为中草药实践基地征名活动中的“十佳”入围学生以及最终优胜者颁奖。这些同学提出的“思源香庭”“兰芷圃”“芳华源”等命名方案,充满中医药文化内涵。他们既展现出对传统典籍的深入研读,又从新生代视角解读本草智慧,用文字让千年医典焕发生机,赋予草木独特姓名,也为校园文化增添深厚底蕴。




启幕芳华:思源香庭溯本开新篇

在全场期待的目光中,周峰校长与许杰博士共同为“思源香庭”中草药实践基地揭牌。这个名字融合了饮水思源的校训精神与本草的芬芳韵味,由八6班俞阅同学诠释其含义:“‘思源’取自交大‘饮水思源’的校训,既体现对先贤智慧的追溯传承,也表达对自然馈赠的感恩;‘香庭’化用《楚辞》香草意象,既指药圃中草木散发的芬芳,更象征中医药文化如庭中芝兰,历久弥香。”



随着红绸落下,“思源香庭”中草药实践基地正式开启。开幕式结束后,师生们参观了基地陈列区,部分代表亲手种下薄荷、紫苏等幼苗,在实践中感受本草的生命力。

随着红绸落下,“思源香庭”中草药实践基地正式开启。开幕式结束后,师生们参观了基地陈列区,部分代表亲手种下薄荷、紫苏等幼苗,在实践中感受本草的生命力。




这片饱含文化情怀的实践土地,不仅培育着承载希望的草木幼苗,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传承与科学探索的种子。未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将继续深化馆校联合,开发本草项目化学习平台,让传统医药文化在新时代教育中焕发生机,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这场春日盛会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预示着中医药文化将在时代教育的沃土中茁壮成长,绽放出创新传承的绚丽花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