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对话叶叔华院士,传承科学家精神

发布日期:2025-03-16   来源:吴松涛   


 

2025年3月6日,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杰出的女天文学家叶叔华院士”。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蔡仓老师,为交小苗们详细介绍叶叔华院士的生平事迹与卓越成就,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这位杰出女天文学家的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


 

 

讲座伊始,蔡仓老师以“叶叔华的生平”为切入点,为同学们勾勒出叶叔华院士的成长轨迹。叶叔华院士1927年6月出生于广州一个清贫的基督教牧师家庭,排行老三,因父亲思想开明,她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初中毕业后,叶叔华打算报考古代文学专业,但父亲主张她选择更加现实的专业。经过深思熟虑,叶叔华遵从父亲意愿,考入中山大学数学系,与天文学结缘。



蔡仓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叶叔华院士的卓越成就。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时间测量精度还处于世界倒数水平。叶叔华院士勇挑重担,带领团队经过艰苦努力,成功建立了中国的综合世界时系统。1965年,“北京时间”通过短波广播走进千家万户,叶叔华院士也因此被赞誉为“北京时间之母”。



此外,叶叔华院士还积极推动我国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她前瞻性地提出发展“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并亲自上北京拜访相关部门,推动该技术在中国落地生根。在她的领导下,我国建成了多个射电望远镜,包括上海佘山25米射电望远镜、新疆乌鲁木齐25米射电望远镜等,使我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讲座中,蔡仓老师还分享了叶叔华院士的科研心得:“办一件事,只有40%的把握,停在那儿不动,就会慢慢变成零;如果积极争取,可以变成60%、70%,最后做成。”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过这次讲座,我们不仅了解了叶叔华院士的卓越成就,更被她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深深打动。相信在叶叔华院士的激励下,这些同学们将在自己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关信息